上個月參加了一場有趣的學術研討會,其中一個議程的主題是間歇性斷食的利弊得失,由正反方的專業醫事人員來針對間歇性斷食的好壞進行辯論。
原先在瀏覽辯論大綱的時候,老實說,已經先被正方說服了一半,不過在聽完正反兩方的辯詰之後,心中又有不同的看法。先不說我自己最終的想法是什麼,看完這篇文章,也許你也能思考看看,間歇性斷食之於你的好處與壞處,又為什麼選擇執行或不執行呢?
間歇性斷食是什麼?
間歇性斷食 Intermittent fasting 為一天內或一週內特定時間不進食,較不注重進食的食物內容,較著重於吃的「時間」。
間歇性斷食的模式有哪些?
學術研究及坊間流行的間歇性斷食的模式非常多,從最常聽到的168斷食、186斷食、222斷食、monk和尚減肥法、隔日斷食法到52輕斷食法,其實都屬於間歇性斷食的範疇。
主要分為三大類:
隔日斷食法
斷食當天完全不攝食,或攝取需要熱量的40%以內。
限時進食法
熱門的168斷食(一日兩餐)、186斷食(一日兩餐)、222斷食(一日一餐)都屬於這類間歇性斷食法。
5:2斷食法
一週內選擇兩天執行斷食(斷食當天完全不攝食,或攝取需要熱量的40%以內)。
間歇性斷食的效果?好處?
研究發現,在沒有明顯副作用的情況下,間歇性斷食可以:
- 減輕0.8%-13.0%的體重,且無關乎整體攝取的熱量多寡。
- 空腹血糖較低及胰島素敏感性增加。
- 血壓、血脂(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)下降。
- 動物實驗發現,間歇性斷食可減少氧化壓力、改善認知及延緩老化。
間歇性斷食的副作用?缺點?
研究發現,短期及長期間歇性斷食可能會有以下幾個副作用:
贊成及反對間歇性斷食的理由是?
正方:
限制進食時間的方式,其概念等同於我們以往遵循的「三餐正常吃、不吃零食」的飲食模式,執行相對容易,無明顯副作用,有明顯的健康效果。
反方:
間歇性斷食後,對健康所產生的風險以及斷食期間極度飢餓、渴望食物、易怒、注意力下降等副作用,代表這並非是一個可行的「公共衛生」措施。
間歇性斷食對整體代謝的好處並不優於持續控制熱量減重的益處,雖可以減輕體重,但對身體長期的影響,仍缺乏更多的研究數據。
營養師的間歇性斷食親身體驗分享
看完以上間歇性斷食的利弊後,來說說我自己的經驗吧!
當時經歷間歇性斷食的主要原因有兩個,一是因為照顧小孩、二是因為工作關係,所以過了好幾個月一天只吃兩餐的生活。幾個月下來,確實瘦了幾公斤,減少了一餐也控制了熱量攝取;而較明顯的壞處是腸胃問題,拉長進食時間,影響到我的腸胃耐受性,而這也不禁讓我推測,經過了一段時間的斷食,是否有直接對我的大腸激躁症產生負面的影響,我變得比以往更容易發作了!另外一個可以再探究的部分是,在例行健檢作腹部超音波時,檢查出膽囊息肉,醫生問我是否有在斷食或者進行很嚴格的飲食控制。
營養師的個案經驗分享
在諮詢輔導過程中,最常被詢問的就是168斷食的執行建議,不管是調整飲食到一半的,後續告訴我要去進行168斷食了;也有168斷食過後失敗,再回來求助營養師的。
曾經有個個案,在執行斷食的過程中,認為自己已經斷食、減少進餐次數、降低熱量攝取了,而沒有改變自己進食的內容,高熱量、高油脂的油炸食物來者不拒。最後雖然有降低一些些體重,但檢查數據卻絲毫沒有改善。當然上述的個案比較極端,通常開始執行減重計畫後,大部分的人都還是會調整飲食內容。不過透過這個個案的經驗,我們可以思考,光是透過間歇性斷食確實能夠減輕體重,但要真的改善健康,也許還是得回歸關注自己吃進去的東西是什麼。
育群營養師對間歇性斷食的建議是?
間歇性斷食能不能使用?我的建議是,若想要使用,配合著斷食,須一邊調整自己的飲食組合、一邊學習份量掌控,等達到了一定的斷食成效,屆時想要調整回正常進食模式時,就可以以自己「新的健康飲食模式」,延續先前的減重效果啦!
所以,短期使用間歇性斷食並非不可以,也最好搭配專業營養師輔導及監控健康數據(畢竟減重除了好看,最大目的是改善健康嘛!);然而,作為長期的減重手段,我的看法是如同上面反方的結論所述,在未有對長期身體健康影響的更多研究數據之前,我還是比較保守的。畢竟本著營養師的初衷,我大多都還是希望個案先調整好自己的飲食選擇跟份量掌控,畢竟,用了各種減重方法,若「根本」不改,不僅無法改善健康,復胖的機會還是很大。
你曾經執行過間歇性斷食嗎?所感受到的好處與壞處又是什麼呢?留言和我分享你的經驗吧!
影片解說版(訂閱幫你的生活加營養!)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