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|如何成為完整的你?破解焦慮與孤立感、重拾自信與自我認同「獨立鍛造」(歡迎收聽 Podcast)

從小我們受著社會與環境的形塑與制約,慢慢發展成自己的模樣,而你之所以是現在的你,某一層面來說,也是真實世界捏造的作品。

閱讀|如何成為完整的你?破解焦慮與孤立感、重拾自信與自我認同「獨立鍛造」

現在這個面貌的你,有什麼樣的優勢和能力?又有什麼限制和不足?今天分享的這本獨立鍛造是由諮商心理師蘇絢慧所寫的,這本書將透過人的生命週期心理社會發展的八大階段,帶領你探索你的「內在我」,重新關愛和培育自己,並且活出完整獨立成熟的自我。

為什麼你容易焦慮和不安?容易覺得被孤立或覺得凡事只能靠自己?

從呱呱墜地開始,我們開始建立與世界的連結,並且也會發展出「我是重要的」或「我是不重要的」;以及「外界值得信任」或「外界不值得信任」。

如果在生命最初的頭兩年,你的存在需求沒有被回應、滿足,經歷到許多不安全感,你會沒辦法信任環境是安全的,並且會覺得孤立無援。經歷過這樣的成長階段,長大之後會容易有不安及焦慮的情緒困擾,來自於從小不斷激發的生存恐懼。並且很難建立有品質的信任關係,不是無法信任、對任何事物抱持著懷疑與臆測;不然就是盲目的過度信任,因為無法判斷可不可信,乾脆不設防。

作者也舉例說,沒安全感也會導致對很多人事物都難以安心和放心,例如負責的工作進度、安排的計畫掌握、上台的表現,或者任何考試、面試等過程,都難以擺脫內心的惶恐不安,會自動冒出許多可怕的念頭,懷疑自己也懷疑他人,還可能引發身心症狀。

重建信任感練習

學會辨識怎麼做才能提升信任感

如果身邊的人說話總是不守承諾,或者約定好的碰面總是突然取消,我們可能會覺得對方不可信任,或者可能會覺得對方不重視自己,把問題歸咎在自己身上。這樣的生活經歷會破壞自己對周遭的信任感。

面對這種情況,作者建議可以採取不同的對策和行動,例如主動關心對方發生什麼事,或者有什麼不可抗力的問題。選擇積極面對、主動出擊詢問,並且觀察自己的行為會讓信任感增加或減少,而非直接簡化成「這個世界就是不可信任。」

學會拿捏信任比例

我們會需要信任這個社會,並支持我們的存在,不論是情感、資源或食衣住行等。但信任不代表完全沒有懷疑,我們不會再像小孩一樣天真,但也無需戒慎恐懼,在大部分沒有異常的狀況下,我們可以保有七八成的信任、兩三成的存疑。這樣的基礎信任,不會讓我們對這個社會、環境感到灰心,也不至於讓我們陷入危險的處境。

作者也舉自己為例,有一次作者在台北車站被問路時,突然被對方襲胸,然後對方就一溜煙的跑掉了。這樣的經歷不僅會破壞我們的信任感,而且還會自責及覺得羞愧。經歷被傷害及破壞信任感的事件後,作者的自我修復是:「會發生這類事情,並不是因為我做了什麼,或基於我這個人如何,致使他這樣對待我。會挑上我是機率問題,或有其他因素,我不需要為此承擔,也無須為對方的錯誤背負罪過。我真正需要做的,是再一次相信我自己的品格和為人,並相信我這樣的人仍然有珍惜及愛護我的人存在。」

作者自我修復說的這段話,也很適用於發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情況,例如:走在路上被路人白眼、同事不耐煩的回應、或者主管無端的辱罵等。告訴自己不需要承擔別人的行為及錯誤非常重要,就不會讓自己陷入不斷循環的自我檢討及懷疑中;相信自己為人及相信這個社會仍然值得信任,不要被不安全感所侵蝕。

為什麼你時常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或想要怎麼做?

四到六歲學齡前,我們會從各方面的學習體驗來影響自我概念的形成,包括:「我是什麼?」、「我行不行?」以及「我有能力還是沒能力呢?」如果上述這些能夠朝正面發展的話,未來我們就會有自信心,也能夠自律,而且也能夠主動去探索這個世界跟社會。

但是如果一個人常常覺得他的行為不可能達到想要的目標跟結果,或是幾乎不可能成功,內心就會產生一種無能為力或是自暴自棄的狀態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習得無助感。就會導致我們喪失思考能力,並且改變動機也會下降,也很容易造成對很多事情都適應不良。

舉一個很常聽到的例子,如果一個小孩常常在發表他的意見的時候,都會被大人打斷,並且說小孩不要亂說話,或是小孩有耳無嘴之類的。這個小孩常常不被鼓勵發表自己的意見,就會導致他沒有自信、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,並且在未來容易處於被動跟退縮的狀態。

培養自我效能,重建主動力

我們常聽到一個人說「少做少做、多做多錯」或是「沒有開始就不會失敗」,其實就是過往的犯錯後被指責批評的經驗所教出來的。想要強化自我效能、累積自信、相信覺得自己能克服困難及實現目標,以及不再猶豫不決或裹足不前,你需要先從鬆動制約開始。

首先,有意識降低問人的習慣,試著思考自己對當下問題或狀況的理解,並且試著搜尋資料、分析及找出自己的觀點。如果總是先詢問別人,就會影響自己獨立思考及判斷的能力。

接著找出你的動力來源,書中引用哈佛心理學教授大衛・麥克利蘭 (David McClelland) 的論點:「要能推動人類持續進步,須滿足其渴望,也就是成就、歸屬及權力三項需求。」

「有成就需求的人,喜歡解決問題,或是挑戰自己;有歸屬需求的人,則是想被他人接受,渴望互動及合作關係;有權力需求的人,則是希望擁有對環境的控制和影響力。」

上述三點對個體來說有激勵的要素存在,如果一個人在他的行動過程中,能夠經常感受到激勵的回饋,就會從中發現主動的好處,並且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。

提升主動力與自我效能的練習

書中也有一個提升主動力及自我效能的小小練習,在目前的生活中,你可以設下幾個想要做的小改變或調整,並以肯定句寫下你的動機意圖。
例如:我會每天喝八杯水,幫助身體代謝。

這些小改變不需要很難,但透過每天行動的累積,能夠幫助你建立「我有能力做到我想做的」的信念,也會激發你「為自己而做」的動機。

為什麼你總是對自己不滿意、缺乏自我認同?害怕被反駁及否定?

書中作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,你可以試著回答看看:「請論述何以確認你是你?如果你和別人站在一起,而有人冒充是你,你要如何證明你是你?」透過這個問題,也許我們可以發現,原來我們對自己的不同之處及獨特性了解得並不那麼深刻。

在青少年時期,我們會嘗試各種社會角色,並且逐漸形成自我認同,以及發展出自己的價值觀、人生觀。而在這個過程,如果無法反思自己的體會和感受,無法從中辨識自我是否認同,就會容易產生迷惘、失落、混亂及無力感。自我認同無法確實的人,看見他人的行為與表現與自己不同時,總會出現「為什麼那個人可以?」的不平感。

另一方面,人們常常會貼標籤,如果一個人主動積極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渴望,很可能就會被評為是貪婪的、自私的。在外在的框架下形成的你,可能並非是你思考過後而選擇的信念或價值觀的表現,而是被外在所灌輸、約束形成的你。

作者也舉一個很常見的例子,如果一個人可以很自信的表達出自己的成就和能力,有些人卻無法,還可能對自信的人產生反感,覺得他們很自大、驕傲,這可能是內心有過往權威的桎梏而不自覺,可能從來都沒有仔細去思考自己究竟是否真的認同。

找到認同的自己

想要成功的形成自我認同,可以用以下幾個方法:

彈性取捨

當外界和自己的想法有衝突時,你可以評估及選擇自己當下認同的論點,從中去取捨自己認同的價值觀或想法,並能接受自己的想法可能有所差異。

彈性拿捏

每個人都是獨立、獨特的個體,不用執著於不想遇到衝突或意見分歧的情況、害怕各持立場的撕裂感。好好接受其他不同的存在,才能幫助自我認同,並且不過度迎合或過度操控別人必須相同。

彈性調控

坦然面對自己與他人的不同,保有理性思考與判斷,不需過度忠誠於團體或他人,避免被操控或背叛自己的情形發生。

經常與自己對話

保持被自己的對話,並且書寫下來,能幫助釐清自己的想法、觀點或信念,形成自我認知。經常問自己問題,並建構自己的答案,方能對自己所思所想、所選擇的越來越清楚。

為什麼你常常覺得卡關或撞牆?

書中說卡關或停滯期,最容易發生在中年時期,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中年危機。因為到了中年之後,體會到離老化及死亡越來越近而感到焦慮,但這個年齡通常又是三明治族群,必須為了家庭奮鬥,更有些人努力工作卻愈來越不健康,在各種失衡的狀況下,可能會讓人意識到,多年來的生活是否過於勉強,面臨無法逃離的消耗感,會讓人產生自我懷疑,嚴重的話更會引起嚴重的情緒問題。

然而在生命的各個階段皆有可能發生這種撞牆或停滯期,原因有以下幾個:

  • 過度執著內心所依賴的安全感與舒適圈
  • 受困於不切實際的想像,尤其是想像會有奇蹟或拯救者出現
  • 受長期順服和乖巧的個性使然
  • 被內在的恐懼和焦慮綁架

撞牆期來自我們過往的制約和束縛,所以真正要做的是勇敢轉彎,試試沒走過的那條路,用變通來應對。同時也要啟動自我修復。像是接納自己的感受、避免進入負面否定的循環、正念覺察及呼吸、不讓負面情緒定義自己,以及恢復自我認同與肯定自己。

在卡關時,仍然保持彈性,學習看見問題、處理問題,但不要把矛頭指向自己。並且保持學習,與時俱進,也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和資源去克服。

我們現狀的自己,是經年累月的經歷、學習所塑造出來的,有很多行為、情緒,我們可能無以名狀或者不知其所以然。而這本書是一把鑰匙,我們可以從中了解我們之所以會有這些想法、行為或情緒是什麼緣故,而這些都跟我們生命發展週期的經歷有關。

榮格說:「每個人都有兩次生命,第一次是活給別人看的,第二次是活給自己的。」透過本書,我們得以開始觀察並認識更內在的自己,重新去形塑它,讓自己活出第二個不同的人生。

有喜歡的書籍想要推薦閱讀?歡迎留言告訴我喔~

收聽 Podcast

Apple Podcast 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us/podcast/彧覽群書/id1758473179
Spotify 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5evF2TOI2eIS7ZDCbljx3U
Sound on 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d0b079e2-b878-48c8-aa37-68b13f1120b0
First story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ytn9ge003mb01v3h8lk2uul

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

分享你的喜愛
育群營養師
育群營養師
文章: 74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