閱讀|放棄節食,重新連結身心「不節食更健康」(歡迎收聽 Podcast)

學習直覺飲食,傾聽身體訊號,建立健康的飲食關係。不節食,更健康,讓我們安心享受食物,擁抱更平衡的生活!

今天分享的這本「不節食更健康」是一本英國營養師撰寫的書,書中會帶我們一一破解減肥迷思,並學習直覺飲食。感覺好久沒有分享營養相關的書了,又回到老本行了😄

閱讀|放棄節食,重新連結身心「不節食更健康」

書中的重點分為幾個部分,包含體重與健康、情緒性進食、整理食物語言、煽動恐懼的食物及社群媒體與身體意象等。作者用這麼多面向的議題來告訴我們,不要基於對肥胖的恐懼,而刻意挨餓或嚴格節食,讓我們重新學習接受並欣賞自己的身體、傾聽身體的訊號,並決定自己的進食量,也關心食物如何影響自己健康。如此一來,我們會有更正向的情緒、飲食品質和進食行為也會更好,健康狀態也更為健全。

情緒性進食

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因為情緒而吃東西,其實只是肚子餓了,是真的需要吃東西。

首先是情緒性進食。如何知道自己正在情緒性進食呢?

情緒性飢餓感會來得很突然,很像突然需要抓癢一樣;會渴望吃特定食物,例如甜食或巧克力;吃東西會心不在焉;即使很飽也會很想吃東西;進食後通常感到後悔、有罪惡感。

什麼時候會容易有情緒性進食呢?

壓力

不論是情緒上或是生理上的壓力,都可能會改變身體的荷爾蒙,影響我們的食慾。每個人對壓力因應的機制不一樣,書中說明,大約有 40% 的人會在感到壓力時,增加熱量攝取;有 40% 的人會減少熱量攝取;而另外 20% 的人不會改變飲食習慣。當然這也跟壓力的強度有關,比較溫和的壓力會導致進食量增加,沈重的壓力則會降低進食量。回憶一下以往你經歷壓力很大的事情時,是不是會吃不太下呢?另外一個研究也很有趣,有 70% 的人在有壓力時,喜歡吃零食,比較不喜歡吃正餐。

撇開重大壓力不談,我自己對溫和壓力的反應是增加進食量!像是今天早上帶狗回診治療後,覺得身心都很疲憊,就很想來杯手搖飲料!你呢?

孤獨感、憤怒、無聊

還有幾個原因會導致情緒性進食,包含:孤獨感,像是在異鄉求學或工作的人,每逢佳節倍思親,就會很想吃到家鄉滋味的食物;憤怒,憤怒會讓我們在衝動下進食、怒吃;無聊,書中說明,當我們感到無聊時,多巴胺神經也會有相同感受,而進食之後,會喚醒並刺激多巴胺神經。

作者說,因為情緒的關係而想吃東西是很正常的,然而,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因為情緒而吃東西,其實只是肚子餓了,是真的需要吃東西。書中說,你會在餓之前,就先感覺到怒。如果要預防某些原因造成的情緒性進食,最好讓自己一整天吃進足夠食物。

書中也提供幾個方法應對情緒性飢餓感,首先是辨別誘因,試著辨認你正在經歷的情緒,寫下來或和別人聊聊,讓思緒更為具體,而不是在腦中一團混亂。接著是滿足需要,情緒性進食本身並不是問題,但不要讓食物成為處理你情緒的唯一方式,還可以應用以下幾個方式來幫助我們調節情緒,像是抱抱寵物、與朋友或家人聊天、泡澡、運動、閱讀、看一部能哭出來的悲傷電影或心理諮商等。找出自己能用的情緒處理工具,當然也可以與情緒性進食一同使用。重拾與食物的美好連結,而不再只是被進食後的罪惡感壓垮!

整理食物語言

所有的食物都是零罪惡感的。

第二部分想要分享的是整理食物語言,作者在這部分描述了許多我們經常聽到的關於食物的形容詞,比如排毒飲食、作弊餐、零罪惡感、空有熱量、好食物壞食物、健康食物與不健康食物以及垃圾食物等。不得不說在看這個章節時,被作者推翻這些用詞的論述震撼到了呢!覺得有理有據、鏗鏘有力!

排毒飲食

先說我們常常聽到的排毒飲食,作者說明,首先,我們都有一個肝和兩個腎,24小時都會努力進行正常必要的排毒作用,只要正常均衡飲食,不過度飲酒,讓肝臟、腎臟維持正常運作,就能讓我們健康生活。沒有任何食物、維他命或特殊茶飲能幫身體進行排毒。

作弊餐

再來是作弊餐,作弊餐通常用在飲食控制一段時間後,讓自己放鬆一下。不過作者說,目前並沒有太多關於作弊餐的實際研究,且透過社群媒體標記作弊餐的照片可以發現,許多作弊餐的內容,食物份量多到可以被認定為「暴食」;且作弊餐選擇的食物通常是高熱量密度的披薩或冰淇淋,這點通常在暴食行為中十分常見。

此外,書中說明,吃作弊餐就代表你帶有節食的心態。吃片披薩或蛋糕並不是什麼壞事,吃你喜歡的食物也是正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使用作弊餐這個詞,可能會剝奪你吃喜歡東西的享受,會自動產生負面聯想,並感到罪惡。作者說,享受食物對身心健康十分重要,也可以避免你因為限制感或剝奪感,而落入節制飲食及暴飲暴食的循環。

零罪惡感

下一個是零罪惡感,我們很常會看到高熱量食物被做成另一種零罪惡感的版本,而作者說,這背後代表的真正含義是,這些食物的正常版本會讓我們抱有罪惡感,這種看待食物的方式,反而會把偶爾享受食物的感覺,變成充滿負面批評。書中舉研究為例,當受試者看到巧克力蛋糕會聯想到罪惡感時,面對食物的自制力更差,也更有可能會過度進食。罪惡感不但沒有帶來動力,反而只會帶來失控感跟自我批評。作者給這個篇幅下的結尾很棒:「所有的食物都是零罪惡感的。」

垃圾食物

最後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垃圾食物,看完這個部分的論述,我以後真的會避免用垃圾食物來形容。😅

書中說,稱呼食物為垃圾食物,代表這些食物既無用又浪費,是把食物打上低劣的標籤;另一方面,當你說某人吃垃圾食物時,就是在說他們把自己的身體當成垃圾桶。

書中也提到說,當我們避免用以上帶有偏見的用語,而用較健康的心態及語言取而代之時,我們可以怎麼說呢?例如不說排毒,而是改說更健康的飲食習慣;不說作弊餐,而是直接說放縱大餐;不說零罪惡感,而是用美味形容;不說垃圾食物,而是直呼食物本身的名稱,或是説營養較少的食物。我們無需抱持著對食物的負面聯想,進而剝奪吃東西的樂趣與其他優點,例如親友團聚、文化傳統等。

直覺飲食

當你的身體開始了解到,你可以隨時隨地吃這些食物時,你就可以平靜的拒絕了。

下一部分想要分享的是跟本書的副標題有關:善用直覺飲食,培養身體自癒力。學習傾聽身體的訊號,了解自己的飢餓感與飽足感,並且能夠知道自己如何在適當的時間,吃適當份量的食物。在面對所有食物時,都能感到舒服自在,這稱為「無條件飲食許可」。

當你開始吃令你渴望或甚至害怕影響健康、變胖的食物時,你可能會擔心失控。但當你的身體開始了解到,你可以隨時隨地吃這些食物時,你就可以平靜的拒絕了,因為你知道,只要你想,你就可以吃。書中也說明,直覺飲食並非一種減重工具,就像書名所說,「不節食更健康」。把重點放在你的整體健康上,和食物維持健康的關係,並對你的身體感到自信,享受生命中的一切,包含食物。

最後想分享書中有一段話個人也非常認同:「組成健康的要素並非源自於單一食物,而是整體飲食概念,而這樣的飲食概念也可以含有營養密度低但美味的食物,例如蛋糕或巧克力等。」

這段話也給同為營養師的我一個很好的提醒,我們不能總是放縱自己,但也別矯枉過正。就像作者所說,從大處著眼,食物營養很重要,但不代表我們不能在有限的生命中享受一切,而這一切也包含美味的食物。就像我們常聽到的 80/20 法則,只要能做到大多數都是較健康的飲食,剩下的就請放心享受。

還記得輔導過的減重學員說,我是他碰過最接地氣的營養師了,意思是在說我不會一味的要求他不吃什麼,或一定要怎麼吃。因為除了身體健康外,我也非常關注心理健康。我一直要求自己在輔導時,多多傾聽對方的生理和心理需求,如此才能幫助個案獲得更全面的健康,而不是一味的克制自己。在讀完這本書後,我相信之後的我在輔導個案時,會更謹慎的使用語言,及更有同理心。

有喜歡的書籍想要推薦閱讀?歡迎留言告訴我喔~

收聽 Podcast

Apple Podcast 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us/podcast/彧覽群書/id1758473179
Spotify 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5evF2TOI2eIS7ZDCbljx3U
Sound on 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d0b079e2-b878-48c8-aa37-68b13f1120b0
First story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ytn9ge003mb01v3h8lk2uul

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

分享你的喜愛
育群營養師
育群營養師
文章: 81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