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只要正確知道整理想法的方法,任何人都可以將想法轉化成行動,完成夢想。」

作者身為想法整理諮詢者,經常會協助企業 CEO 或成功人士想法整理。他發現成功人士有幾項特徵,在思考速度、決定速度與執行速度都相當快。書中舉例一位白手起家的企業家,某天忘了帶重要物品出門,但他卻不慌不忙的叫了計程車,並打了電話通知太太,請太太轉交物品給計程車司機送過來。
當然現在我們有快遞、lalamove 可以使用,不過這件事情可以凸顯思考速度快,並能打破固有觀念,就能快速找出解決方法並執行。因為多數人都是想得多、做得慢,或者行動快但想法不實際的情況也不少。
想法 20%、行動 80%
書中舉另一個 youtuber 申師任堂為例,作者曾經協助他進行想法整理,發現這位創作者的行動速度極快。這位創作者對於想法與行動的看法,也很值得需要快速迭代的人參考。
他認為做什麼事情都必須以想法 20%、行動 80% 的比例為佳。舉例來說,早上想個一兩小時,下午就必須明確地行動;若是以一週為長度,則是花一天想,剩下六天必須徹底執行。重點不是花很多時間慢慢考慮,只要認為自己想得夠充分,就必須先嘗試。
另外一個案例則是不畏懼、不猶豫而認真完成一切的人。有一位高中畢業就從軍的年輕人,退伍之後接連做過救生員、保全等工作。但平凡的人生卻不阻礙他想要創造自己事業的心。他發現當時很多人都在開網路商店,所以馬上報名上課學習,當然並不是所有去上課的人都會發展得很順利,但是這位年輕人不僅執行力高,且不畏懼。只要有想法就會決定,下了決定後也毫不猶豫及畏懼地執行。若在過程中碰到困難或問題,也毫不猶豫地報名相關課程,不會害怕自己是否能學得來。因為與其擔心或害怕,還不如專注在上課學習,將所學應用在實際問題上。
正向思考帶來行動力
書中說明,成功人士與普通人最大差別是行動力,但要能行動快速需要具備正向的思考力。
面對問題時,減少説「這不行」、「做不到」,以「我可以」、「先做做看」、「總之先做」的話語取代。如果覺得可能做不到時,可以先問自己「真的不行嗎?」「為什麼不可以?」「有沒有可行的辦法呢?」藉此找出可行的計畫。
有了可行的計畫,要如何毫不畏懼地執行呢?想要克服恐懼,可以透過準備及知識來緩解。對未來的恐懼越大,就找尋更多資訊及知識,徹底準備,就可以逐漸脫離恐懼。就像自助旅行一樣,有導航或地圖的輔助,自然比較不會慌亂。
所以這本書就是要教我們如何將許多想法、資訊及知識好好整理,幫助我們行動。
想法整理的第一個原理:羅列、分類、排序
作者分享第一個整理原理是羅分排,是羅列、分類、排序三個詞的縮寫。先把既有東西羅列出來,接著進行分類,最後則是排序。
首先必須先把想法寫下來,接著分類,然後根據重要緊急的程度排序。作者強調,把想法寫下來這個步驟非常重要,假設要整理的問題或想法是像「今天午餐吃什麼?」這種簡單就可以做決定的問題,當然可以在腦中快速整理;但若是複雜的問題,就一定要用手寫下來,讓眼睛也看見。就像解複雜的數學題一樣,動腦也須動手。此外,大腦中的想法轉瞬即逝,把小小的點子記錄下來,也能持續累積成碩大的成果。
羅列、分類完之後,在排序之前,要先捨棄不要的想法。因為我們的時間、資源是有限的,要好好把精力集中在必須做的事,及想做的事情上面,就要先捨棄目前對自己不重要的,或是與自己的目標有衝突的事。
排序完之後,要寫下每件事情想做的原因、負責人及起迄的時間。有了動機、需要負責的人及預定時間,才能往下推進工作順利進行。
建立七步驟進程推動執行
把想法具體整理成執行進度表,剩下的就是拿出行動力!
下個階段是把想做的事建立七步驟進程,用七個步驟拆解想做的事情。第一個步驟寫下事情開始,第七步驟寫下最終的成果,中間二到六個步驟就是寫該進行的事項。如果能夠完成每一步驟,自然也能達成目標。而拆解成七步驟的另一個好處是,如果遇到瓶頸,也能迅速掌握問題發生在哪。
而這七個步驟也須寫下所需時間及負責人,作者說,能將事情做好的人,是能區分自己能做的及不能做的步驟,把不會的部分委任他人,或是思考該如何變強。
此外,針對每一步驟所需的時間,作者建議把預定時間加上 1.5 倍,留點餘裕,以防事情延後或過於緊繃而有壓力。
最後就是要把寫完的內容,貼在顯眼的地方,提醒自己確實執行。作者也分享他的小技巧,使用大黑板寫上七步驟進程,並且用磁鐵貼在目前的進度上,就能一目瞭然事情進展到哪。
透過以上方式把想法具體整理成執行進度表,剩下的就是拿出行動力!
如何整理想法與點子?
關於點子企劃如何做想法整理呢?作者推薦使用心智圖有條理地整理所有散落的數據、資訊及知識,並且也可把點子具體化。
把關鍵字用樹狀圖連接起來,讓點子互相連結與組合,進而具體化並擴張為新的點子。就像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結,越聰明的大腦,神經元彼此間的連結越緊密。
書中說明,在工作上可以馬上採用心智圖的部分就是每日工作計畫。中心主題是每日工作計畫,而分支出去的主要主題為今日待辦工作、目前進行中工作、本週待辦工作及已完成工作,透過心智圖能將整體情況一覽無遺。
而心智圖也非常適合用來做創業點子發想、品牌規劃及活動籌備等,心智圖能把腦中想法妥善整理,並且也能有效率地說明給任何人聽。
心智圖該怎麼發想?
不過也有畫了心智圖仍無法整理想法的情況,問題發生在樹枝。確認了中心主題之後,延伸出去的樹枝分為三大類,分別是聯想枝、分類枝、提問枝。
聯想枝就是聯想到什麼就寫下來,雖然剛開始發想時自由奔放,然而後續檢視時,會發現寫出毫無意義的聯想而感到苦惱。因此在發想聯想枝的時候,要包含鬆散聯想,也就是非直接聯想的創意聯想,例如猴子屁股紅、紅紅的蘋果、蘋果與牛頓等這樣略帶距離的聯想;強烈聯想,例如一想到夏天就想到去海邊;相似聯想,例如智慧型手機是現代人的同伴;以及相反聯想。
下一種樹枝是分類枝,例如水果一類、蔬菜一類;旅遊地點分為國內一類、國外一類等。
最後是提問枝,透過刻意提問,讓想法具體化。作者說明,整理想法的過程其實就是自問自答的過程。想要正確提問就要掌握主詞+動詞+6W 詞。以目前自己正在進行的 podcast 舉例來說,podcast 內容該如何企劃?以上這句話就包含了主詞也就是 podcast 內容,動詞企劃以及如何 how 這個 w 詞。
掌握好以上三種樹枝,就能更有效的發想及整理心智圖。
時間管理的想法整理
關於時間管理的想法整理,書中分享了想要創造最佳一天的科學時間管理法。
上午是大腦的黃金時間,我們的大腦在起床後 2-3 小時最為活躍,早上 30 分鐘就等於晚間兩小時,因此好好運用這段時間,就可以提升工作的質與量。這段時間應該用來處理需要集中精神的工作,不做看社群媒體或是閱讀信件這類不怎麼重要,且會讓大腦疲乏的工作。
下午時段若想要提升集中力與思考力,作者建議可以到室外散步曬太陽,只要充足日曬五分鐘,身體就會開始合成血清素,有助於提升注意力與創造力。
到了晚上,身體會覺得疲憊,因此晚餐前可以先運動,讓大腦重啟。
睡前 15 分鐘是記憶的黃金時間,如果有必須學習或記憶的內容,可以活用這段時間。書中以研究說明,念完書後什麼都不做,會比念完書後滑社群媒體的人成績更好。這是因為念完書後,若又輸入與書本內容無關的資訊到腦袋裡的話,會造成記憶衝突,睡覺時腦內的資訊就會產生衝突或混亂。
你有沒有想過怎麼樣安排自己的一天是最棒的呢?
關於時間管理,自己對睡前 15分鐘 可以閱讀學習的這部分最有感。以前有段時間在學日文,有天晚上非常勤奮的在背日文單字,一口氣花了一兩個小時背了好幾課的單字(大家的日本語)。雖然背完後也有做點別的事,不過當天晚上睡覺的時候,一整晚都在夢裡面背單字🤣,以致於有些當時背的單字,真的完全沒有忘記!不過當時可能也背得太激烈了,整晚的夢導致睡眠品質也不太好。如果以後要用這個睡前記憶的方式,感覺要輕鬆點閱讀或學習。
「不做清單」同樣重要
另外要分享時間管理中常做的待辦清單。我們也經常會寫 to do list 來幫助時間管理,但同樣重要的是列出 not to do list。
書中就舉例一天之中不看電視兩小時、不看 youtube 一小時、不滑社群一小時、不玩手遊半小時等,一天就節省了 3-4 小時的時間,等於一年多了 45 天可以應用,頗為可觀呢!
問題解決的想法整理
最後一部分想分享關於問題解決的想法整理。我們的生活中會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,而作者說明,問題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異。想要解決問題,就得先知道問題的類型。問題的類型分為三種:發生型問題、探索型問題與設定型問題。
發生型問題就是平常沒有任何問題,但基於某種原因所發生的情況。解決發生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快,快速意識到問題、掌握原因病找出實際解決方案。例如突然在捷運上丟了東西,必須要趕快思考掉在什麼線的捷運、什麼時間的班次與如何聯繫找回等。
探索型問題就像健康檢查一樣,在還沒有發生問題的時候,事先探索並預防。可以運用 SWOT 分析法或是邏輯樹方法來掌握現況、分析原因並找尋解決方法。
最後是設定型問題,設定型問題就是預先設定想完成的目標,相較於探索型問題是思考要不要做,設定型問題則是需抱持著一定要做的決心。擬定設定型問題時,要採用從未來回看現在的逆向思考。如果想達成未來的某種理想狀態,那麼就可以設定目標,例如以目前製作的 podcast 為例,2025 年要完成 100 集 podcast 的發佈,就是設定型問題。
人無遠慮、必有近憂,透過以上三種問題解決的想法整理,預防未來可能發生的問題,並幫助達成個人目標。
本書除了想法整理外,也分享了許多關於想法整理適用的工具及方法,看完書就可以實際使用與執行。每天一點點改變,小小的累積還是會變成大大的成果!整理想法、加速行動、達成夢想!
有喜歡的書籍想要推薦閱讀?歡迎留言告訴我喔~
收聽 Podcast
Apple Podcast https://podcasts.apple.com/us/podcast/彧覽群書/id1758473179
Spotify https://open.spotify.com/show/5evF2TOI2eIS7ZDCbljx3U
Sound on https://player.soundon.fm/p/d0b079e2-b878-48c8-aa37-68b13f1120b0
First story https://open.firstory.me/user/clytn9ge003mb01v3h8lk2uul

一起來社群聊天(◕ܫ◕)